4月14日,我校地理选考班同学们趁着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开展了一次地理实践研学活动。
本次的研学区域有正定历史文化街、滹沱河等区域:
正定历史文化街位于正定城南的燕赵南大街,是正定县城内历史文物相对集中的地区。有正定南城门长乐门、阳和楼遗址、蕉林书屋、梁氏宗词,更有香火旺盛的开元寺、广惠寺、临济寺的悠悠钟鼓以及名冠华夏的国宝级文物须弥塔和唐代钟楼、澄灵塔、华塔等交相辉映。这一切都为这条街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正是这涂抹着历史沧桑的风景才造就了它的深邃和神秘。可以想象得出,当年这一带楼台歌谢榭、灯红酒绿的旧日风光,也可见当时正定城内经济繁荣、文化活跃、生活丰富的繁华气象。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全长1500米,集中展现了古城正定深藏的潜质和正定特色的历史文化气质。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是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流经忻州市繁峙县、忻州市代县、忻州市原平市、忻州市忻府区、忻州市定襄县、阳泉市盂县、石家庄市平山县、石家庄灵寿县、石家庄市正定县、石家庄市藁城区、石家庄市无极县、石家庄市晋州市、石家庄市深泽县、衡水市安平县、衡水市饶阳县、衡水市武强县、沧州市献县,滹沱河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与滏阳河交汇形成子牙河,滹沱河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原名滹沱,亦名恶池,别称亚驼。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干流以泥沙多、善冲、善淤、善徙而闻名全省乃至于北方。它既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哺育了沿河人民。走近滹沱河,让我们出发吧!
本次研学目标旨在深入理解人地协调观,提升地理实践力;培养分工合作意识,加强自主探究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加深乡土文化认同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研学内容中任选其一作为本次目标,完成相关任务,并且要提前阅读研学内容,确定所要考察的内容,最后将研学过程中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返校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最终写成研究报告。
这次的研学内容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追寻古建筑,品正定历史,探古城土地利用状况
1.观察并记录途径的古建筑及其建筑特征(建筑风格)
2.根据瓮城内月城门的车辙印记,推测正定城区位因素
3.根据观察,简要描述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可以绘图)
任务二:走访当地居民,探寻正定文化街区的变迁
1.分析广惠寺及南城门所在区域城镇功能区变迁情况
2.历史文化街商业门店的分类,及提出发展建议
任务三:赏滹沱河美景,分析植被类型
1.自喷泉广场至铁路公园段,观察并记录主要植被种类及分布特征
2绘制滹沱河北岸植被分布图。
研学路上,同学们带着地理的视角观察古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路过开元寺、广惠寺、城墙城楼等建筑,同学们用地域文化的角度思考古城的建筑风格,红墙灰瓦,古韵悠悠。
步入正定历史文化街,同学们对于街区的功能区变化情况以及如今的商业门店分类进行了观察与记录。
进入南门瓮城,同学们观察车辙印记,讨论古城应为历史上的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大,经济贸易繁荣。
之后沿着体育大街行至滹沱河北岸,对滹沱河北岸现有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观察与记录,讨论湿地对城市的影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
研学是课堂的延伸,身临其境的实地体验会使知识在课堂中的呈现更加生动活泼,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通过描绘来启发学生想象而创设的情境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此次研学活动,让同学们实地调研,亲身体验,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2021 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 冀ICP备06006650号